A股的新股发行,经历了审批制、核准制、注册制的演变历程,在此期间,“主板打新不败”也几乎成了A股市场的共识。
据统计,2022年A股市场新挂牌上市公司共计428家(按照上市日期口径计),其中121家企业在上市首日破发,这121家企业均在注册制下的科创板、创业板及北交所板块上市。相比之下,2022年共有71家企业在主板上市,无一只新股上市首日破发。
但随着全面注册制落地,主板打新稳赚不赔的时代彻底结束了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主板打新神话破灭
3月29日,海通发展早盘高开4%后直线跌近6%,触发临时停牌。复牌后继续下跌跌破发行价,此后股价虽有所反弹,但仍收跌11.81%。值得注意的是,排除重新上市、吸收合并等因素外,海通发展是继2012年10月11日海欣食品破发后,10年来主板首只破发新股。
另一只主板新股苏能股份虽然没有破发,但涨幅也并不理想。其发行价为6.18元/股,发行市盈率为22.49倍,盘中一度两次临停,触及44%顶格涨停,但最终股价回落,收涨28.48%,报7.94元/股。数据显示,年内共有22只新股登陆主板,除了上述两只,其余20只首日均录得44%的涨幅。
至于上述两只新股股表现不佳的原因,主要还是定价变化。
一方面,“询价新规”落地后,新股面临“抱团压价”的情况明显减少,新股发行定价更趋于合理化,容易面临破发风险,新股市场情绪回落,导致近期首日破发的新股逐渐增多。
另一方面,海通发展一季报业绩预告称净利润可能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下滑,投资者存在一定担忧,因此出现破发现象(据其预购,一季度营收同比变动幅度为-14.65%至2.41%,归母净利润同比变动幅度为-43.31%至0.78%)。
需要指出的是,海通发展、苏能股份并非是注册制新股,而是核准制的最后一批主板新股,22.99倍、22.49倍的发行市盈率均在23倍隐性红线之下(但二者所处行业平均市盈率分别为6.38倍、9.59倍,发行定价依旧很高)。可见,注册制落地对新股市场的影响已经在迅速扩散。
新股市场将如何变化?
发行定价市场化后,主板打新不再是无风险套利,注册制实施后,随着主板新股上市条件优化并且定价更加市场化,需警惕新股二级市场涨幅不及预期甚至破发的风险。
目前,沪深两市主板已经有10只注册制新股确定了发行价,可以看出,除了中信金属的发行市盈率还在23倍天花板之下,其余9只均超过了23倍,最高甚至达到了90倍市盈率。
主板新股的破发,意味着当前新股周期或已经下行至区间中部,但当前定价回归还在半途,叠加新股情绪热度有所退潮,近期新股上市后的波动还是会较为剧烈。
以后,投资者乐观预期将会更充分地反映在新股定价中,国泰君安预计,新股发行估值有可能抬升到原本的100%附近水平,带动主板新股平均募资金额上升到20亿元左右。预计2023年主板单年度募资额有望超过2100亿元,从而带动全年整体IPO规模超6200亿元。
至于对投资者打新收益的影响,从短期看,打新收益必然会缩水,但从长期看,对研究能力强的投资者却是利好。长期而言,新股收益的分配方式不再是入围率高低,轻研究重博弈的定价方式将有效改善,收益分配将回归研究能力。
因此,单纯博弈入围、缺乏专业新股定价能力的投资者将面临很大风险,打新策略将依赖对新股市场和新股标的的深入研究能力,未来新股收益率会因投研实力的差异,而出现两极分化。
新股储备方面,全面注册制落地加快了新股发行节奏,在发行数量及规模上,新股储备充足,能够提供持续收益增量;绝对收益方面,相较往年肯定会有所下滑,以往稳定的发行溢价收益被弱化,但后续发行效率更高,有望成为新的收益增长点。
打新投资者如何应对?
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,“一键打新”已经不再可取。高破发风险下,需要注意两点,一是打新规则,二是新股质量。
首先,要充分了解打新规则。
全面注册制下,面对发行定价和交易制度的变化,投资者日后参与打新必须备足功课,要充分了解制度变化和风险点,审慎作出投资决策。目前,打新规则有了五大变化:
①23倍市盈率上限被打破。
②申购单位统一为500股,最低市值要求也变为5000元。此外,仍需满足T-2日前20个交易日的日均持仓市值在1万元以上。
③股票简称新增特殊标识加“C”。主板注册制新股,上市次日至第5个交易日,将在简称前加“C”标识。上市首日简称前加标识“N”与此前保持不变。
④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。全面注册制下,主板新股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,第6个交易日起,涨跌幅限制为10%。同时,对于无价格涨跌幅限制的股票,盘中成交价格较当日开盘价首次波动达到或超过30%、60%的,各停牌10分钟。这意味着此前新股连板现象将不复存在。
⑤采用且优化2%价格笼子机制。注册制新股采用了“2%价格笼子”且增设“10个价格最小变动单位”机制安排。主板新股集合竞价不受2%价格笼子限制,其他时间挂单过高过低都是废单。增加了价格操纵的难度,以后盘中直线拉涨停和直线砸跌停的情况会大幅减少。
其次,要提高对新股质量的研究。
日后,新股的估值将进一步分化,优质企业与资质平庸甚至基本面较差的企业分化会更加明显,投资者需要提升自身的选股能力,对企业信息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,避免盲目跟风。
一方面,打新者对于新股所处行业要有充分了解,在纵向对比新股历年表现外,还要与可比公司横向对比,以便对新股进行合理估值,若发行价低于合理估值,则可以参与打新。
另一方面,在大规模配售、市场需求低的情况下,中签比例可能只有1%;而市场需求高、配售份额适中的情况下,中签比例可能高达10%-20%。因此,对于申购限额、配售比例、中签率等问题,投资者也要根据自身的投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选择,若是多次中签后放弃申购,存在被“拉黑”的风险。
标签:
滚动